易有太极,阴阳谓道,凡事都可一分为二。 01 我们一般人浏览的互联网,可以追踪到地理位置以及通信人身份,统称为明网。
与此相对,暗网是个地下世界,服务器地址和传输数据都匿名匿踪,只能通过特殊软件授权,对电脑设置以后才能连接到的网络。
近日5.38亿条微博数据在暗网销售,1.72亿条有账号基本信息,比如手机号,其中不乏明星大V,这些数据的暗网售价0.177比特币,折合人民币不到7500元,之后微博回应,手机号是去年被人利用通讯录接口批量导入,暴力匹配出来几百万个账号和昵称,并没涉及身份证、密码等敏感信息。
非法数据、假钞、毒品、武器……各种黑色交易应有尽有,相比较明网,暗网的神秘,透漏着贪婪、放纵和令人恐惧的气息,我们大多数人对此所知甚少,只知道还有个不能被搜索引擎收录追踪的网络世界。
比特币为首的加密货币,和暗网一样不受市场监管,在地下网络中,加密货币是通用交易模式,也是ICO最大的应用市场。换句话说,正是因为2009年比特币的出现,才催熟了暗网在世界上的流行。
但真正的暗网历史,几乎和互联网一样悠久。
02 新型技术早期,赞助者大多是美国军方。
阿帕网(ARPAnet)是全球互联网鼻祖,ARPA是美国国防部旗下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首字母简称,ARPA旗下核心机构之一是信息管理处(IPTO),主要负责研究电脑图形、网络通讯、超级计算机等课题,也是这个IPTO研发出了阿帕网。
信息管理处最早的负责人名叫利克莱德(J. C. R. Licklider),1962年加入IPTO,在任期间赞助了当时美国70%左右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在他1963年发给同事的备忘录内容中,成功预见了阿帕网和图形界面的诞生。
IPTO的第三任继任者名叫泰勒(Bob Taylor),这个人对互联网的意义重大。1965年加入IPTO,泰勒希望建设一个计算机网络,能把ARPA资助的大学和企业实验室的项目小组连接起来,就是阿帕网的最早雏形。
为了能把各项目组的局域网连接在一起,泰勒1967年邀请日后成为“阿帕网之父”的拉里罗伯茨(Larry Roberts)加入IPTO,1969年底,阿帕网成功投入运行。发展到1975年,阿帕网终于把大部分美国大学和研究实验室的局域网连接在了一起。
这期间,发生了世界上第一笔网络交易,一个斯坦福大学的学生,通过阿帕网账户和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达成交易,略有讽刺意味的是,有史以来首次电商交易的货物是毒品。
泰勒后来进入施乐实验室(帕罗阿图研究中心),1973年成功研发出来Alto(世界上首台个人电脑),包含图形界面、以太网、显示器和一种三键鼠标,这件事最终成就了乔布斯。
乔布斯1979年参观施乐实验室,看见Alto以后兴奋不已,乔布斯回忆时说道,“我当时看到了计算机产业的未来。”此后故事我们耳熟能详,苹果陆续推出Apple Lisa和Macintosh,为iMac奠定了基础。
早期的阿帕网,实际上就是把局域网按照固定协议连接在一起,当时还出现了很多并行的同类网络,那些不愿意或者没来得及接入阿帕网主干的网络节点,因为找不到也无法连接,这些就被人叫作Darknet,也就是暗网,早期暗网和黑市并没联系。
03 80年代,数据避风港横空崛起。
类似今天国内很多博彩类黑灰产业,运营者选择把服务器放在国外,利用其他国家开放的法规政策,然后偷梁换柱,把黑灰产业通过互联网引渡给国内用户,套取利益同时还逃脱了国内法律制裁,类似的公开报道已经屡见不鲜。
美国80年代末期的情况类似,那时Internet还不通用,苹果、IBM、康懋达(Commodore)等个人电脑品牌问世不久,全球各种网络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人们通过电子邮件、BBS和USEnet等应用沟通,互联用户大多是一些精英人群。
很多网站运营者担心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同时也为了避税、灰色经营等不同目的,大量企业把服务器选择安置在一些法律宽松的国家,以免被政府控制,这些数据避风港的网站算得上是第二批暗网。
值得一提的是,最知名的数据避风港企业诞生于2000年,在私人国家西兰公国领土经营,西兰公国原本是英国二战期间建于公海上的一座防控堡垒,二战结束后废弃,一名前英国退役军官罗伊(Roy Bates)1967年占领,然后歪解国际法宣布独立为国家。2000年8月份,“西兰王子”迈克尔(Michael Bates)收购一家英国公司,改名为HavenCo。
HavenCo创始人兼CEO是“密码朋克”小组成员肖恩(Sean Hastings),一个典型的无政府主义者,HavenCo成立之初获得大量知名媒体报道,之后2008年11月,没有任何公告便停止运营了。肖恩现在也致力于在公海建立永久住所,意在复制西兰公国模式。
04 摇滚、嬉皮士、乌托邦、赛博朋克,在美国的60-80年代接踵而至,滋养出90年代“密码朋克”这么个精英群体,为暗网和区块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赛博朋克”创造了各种科幻小说,知名的有《黑客帝国》、《阿丽塔》、《银翼杀手》等,科幻届时在美国形成一股社会风潮,其核心主张影响至今,主要是嘲讽和警示科技文明与现实宇宙越来越模糊的界限。
“赛博朋克”的影响下,密码学开始迅速发展。
英国政府通讯部(GCHQ)的两名密码学家,詹姆斯(James Henry Ellis)和克里福德(Clifford Christopher Cocks)早在70年代早期就提出了公钥加密的概念,不过那时由政府主导,这个技术不仅未被采用,还遭到了雪藏。
1976年,密码学家惠特菲尔德(Whitfield Diffie )和马丁(Martin Hellman)提出了非对称加密技术,并出版了《新密码技术指南》这本书籍,成为日后互联网加密技术的基石。
90年代,互联网受到广泛应用,3个密码学家蒂姆.梅(Tim May)、埃里克(Eric Hughes)、约翰(John Gilmore)成立了一个小组,他们每月会在约翰创立的公司讨论密码学、政治、哲学、计算机技术等各种先锋话题。
这个讨论小组的人数越来越多,之后他们编码了一套加密邮件系统,可以让更多技术极客匿名交流,这个邮件列表,被一位名叫裘德(Jude Milhon)的女成员命名为“密码朋克”。他们之中很多人,在互联网发展历史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创始人蒂姆.梅是英特尔科学家,约翰是太阳公司第5号元老,其他的重量级成员更多,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万维网发明者蒂姆(Tim-Berners Lee)、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BT下载创造者布拉姆(Bram Cohen)、PCG 1.0和2.0的两个作者……
创始人之一埃里克早期发布的《密码朋克宣言》中写到:“我们希望拥有隐私,创建允许匿名交易的网络,我们致力于构建匿名系统,通过数字签名和加密货币来捍卫隐私”。
“密码朋克”的匿名邮件系统,是一种新的暗网。
“密码朋克”1997年达到顶峰,平均每天约有30封邮件,大约2000个用户,基本都来自最知名大学/企业/实验室的教授大神们,2001年9/11以后,人们的讨论积极性开始衰减,话题逐渐变得无趣,不久后宣告解散。
“密码朋克”同时期,MP3技术开始变革音乐产业,CD歌曲可以压缩为MP3格式,然后上传在网上下载,这一技术大大冲击了CD音乐的版权市场,可能也是互联网最早的“共享”模式。
一个名叫Napster的MP3音乐共享网站,2000年前后遭到美国重金属乐队Metallica创始人拉斯(Lars Ulrich)的起诉,Napster网站很快倒闭了,但这种模式开始爆发。
人们通过邮件或者其他隐藏方式共享MP3音乐,也属于暗网。明星们纷纷抵制,但用户已经习惯了免费歌曲,直到演化成当下的流媒体形式。
05 Freenet浏览器,是暗网的一个里程碑。
比特币基于区块链技术,而区块链天然的去中心化,或者说去银行化、去金融机构化,没有中间人、不受政府干扰、交易地址与IP没有关系,交易双方的身份和位置信息都无法被追踪,这些自身的属性似乎与暗网是天作之合。
有数据表明,2012年,比特币在暗网交易中很吃香,当时所有比特币交易中有超过47%是通过暗网完成,但现在这个比例降到1%不到。
第一个原因是比特币如今不再依赖暗网这个不太美好的地方,用于合法交易的数量越来越多。
第二层原因,面对比特币日益增长的手续费,比特币不再是第一选择,其他的数字货币渐渐被黑市接受。
其中有的数字货币,人们无法判断资金来自哪里、发往何处,即便地址被追踪但无法溯源到原始持有人,这种私密设计就像是为暗网量身定做的。
其实最初的暗网跟比特币没有多大关系,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Tor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最初由美国军方提供财务支持,但据说2004年项目陷入资金困难,美国海军实验室就砍掉了大部分Tor的资金支持并且将它开源。
从此Tor的使用者不再限于情报人员,学生、职员、异见人士、记者、毒贩、黑客都能加入进来,最后发展到如今这种充斥着人性阴暗面的局面是谁也没想到的。
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写道,“人性——需求、欲望、恐惧、原始本能和最崇高的理想——不断地被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发明所改造。”
技术的发明最开始都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这问题中就包含了人性的善恶美丑,人类和自己发现或者发明的事物之间,一直在驯化与反向驯化之间往复着。
2014年快播王欣入狱,一票网民为他感到惋惜,快播播放器用的技术称为P2P网络技术,这项技术本身只是一种网络传输技术,每个用户都会共享它所拥有的一部分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在这个网络中加入的用户越多,下载的速度反而越快。
之所以会和盗版、SQ挂钩,是因为所有用户都能发布共享文件,散播信息,而且无法实现中央管控。
而P2P网络技术正是区块链的基石,区块链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共识机制、密码学等技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并抵御节点遭受攻击和篡改数据风险,几乎很少人会把区块链和快播联想到一起,所以,技术本身是中立的,要看用的人。
暗网即便充满恶臭,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如今的互联网和现实世界都对个人信息的隐私观念薄弱,暗网相对于明网更注重隐私,也能满足人们对隐私的追求,这一点或许能以某种方式融入未来的网络中。
比特币由于其特殊的区块链技术和属性,一直被外界人士诟病为“洗钱工具”,从而否定了它所有的未来价值。
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如同核能可以成就发电和科研,也能造成广岛长崎无法抹去的惨剧。
数字货币现在还只是处于一个原始阶段,还有很多的应用面需要去完善和监管,虽然比特币的成长离不开暗网,但就像前文中所说,在比特币庞大的交易圈里,现在只有1%在暗网中流通,其余的都是合法交易,且这个比例还在持续下降。
“万物存在的理由,是为了人类的永恒福祉”不能因为洗澡水脏,就连同水里的孩子一起倒掉。
每一项技术都是人类意愿的一种表达,技术是无罪的,它只是人类思想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本身不具备任何意图,有罪的是人性和人心。
互联网已为人们所熟知,但互联网还有一个“地下世界”却鲜为人知。不久前,在公安部召开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透过一些典型案例的通报,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一个名词——“暗网”。
何谓“暗网”?“暗网”也叫做“不可见网”或“隐藏网”,指存储在网络数据库里、并不能通过普通链接进行访问,需要采用动态网页技术进行访问的一种资源集合,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经过加密的匿名网络。近年来,“暗网”滋生了大量以网络为勾联工具的各类违法犯罪。如买卖枪支弹药、毒品,兜售公民个人信息,提供黑客工具,传授黑客技术教程,进行网络攻击,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等。“暗网”已经成为藏污纳垢的“潘多拉魔盒”,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安全威胁,也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带来了损失。
凝视“暗网”,如同凝视深渊。早些年人们把上网形容为“网上冲浪”,可现在这水下,有越来越多的暗礁和险情需要警惕。有专家指出,尽管各国一直不断打击“暗网”犯罪,但在技术、制度等多方面仍存在不小难度。特别是由于“暗网”具有匿名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其成员间交易利用比特币等,沟通也非常隐蔽,因此在“暗网”环境下取证非常困难。另外,它还具有动态页面、难以溯源等特征,增加了执法部门对这种犯罪方式的打击难度。
“暗网”虽然隐蔽,但却不能成为法外之地和“避罪天堂”。整治“暗网”需要有超常规的思路和办法。首先,需不断深化技术创新。应加强政府与企业在“暗网”技术上的合作,组织展开“暗网”治理技术专项工程攻关研究,尽快形成适应中国网络空间治理需求的“暗网”管控技术能力,挤压“暗网”生存空间。其次,要加强“暗网”安全的立法规制。在全面落实《网络安全法》的同时,国家立法机关和执法部门还需加快推进“暗网”安全的立法规制,明确通过“暗网”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断在法律法规上卡住“暗网”违法犯罪的脖子。其三,须加强国际合作。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很多“暗网”违法犯罪案件背后都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暗网”违法犯罪肆虐,哪国都不能也无法置身事外,需告别各自为政合力共治才能出效果。相关各方应该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参与到关于“暗网”治理的国际环境和行为准则的制定工作中,才能携手建立民主透明、多边参与、权责一致的“暗网”犯罪治理和打击模式。
当然,在网络空间,如果想要自己的权益受到最少的算计,还有赖于每个网络参与者自觉增强网络安全保护意识。
最近,有网友举报称,国内有些色情网站涉及“性侵幼童、迷奸、偷拍”等内容。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通过检索“萝莉”“幼齿”等主题,不难找到部分网站、论坛和App,其中不乏涉及未成年人的视频,部分影像浏览量高达20余万次。在某些社交平台和App的暗网中,还有人公然叫卖色情资源,“11套偷拍视频打包售价70元”。在这背后,已经形成一条从拍摄到建网站,再到运营牟利的黑产链条。
对网络色情违法犯罪,我国历来予以严打。《刑法》规定了传播淫秽物品罪,两高出台过办法相关案件的司法解释,现实中,政府有关部门打击网络色情专项行动不少。但在严打之下,为何还会出现这种“野草烧不尽”的尴尬局面?从网络环境上看,互联网上的色情网站超过3.7亿个,每天约有两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青少年网民极易遭受侵蚀,这些都为色情暗网提供了滋生土壤。从网络技术上看,一些不法分子将服务器架设在境外,花几十元更换域名就便能躲避查处,最后“死灰复燃”。就算有了收款码,也做不到“顺藤摸瓜”,根本就找不到网站运营人员,因为他们或使用虚假身份,或购买别人微信。从网络监管上看,目前还不能实现网络空间全覆盖、网络链条全监督,这些“真空地带”的存在,让一些不法之徒看到了发财时机,敢于冒险“火中取栗”,以致贻害匪浅。
彻底清除色情暗网,不仅要从创新技术上发力,更须形成从立法到司法、执法的强大合力。画面色情甄别技术,如今已不是不可攻克的壁垒,一些直播平台已应用于监管领域。2019年10月21日,两高发布《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对网络犯罪进行全链条惩治,提供了可靠司法支撑。近期,浙江省嘉兴市中院二审宣判一起挂牌督办的特大贩卖淫秽物品案。有关涉案平台为包含100余个色情直播平台的特大聚合App,4名被告人分别获刑3至13年不等。之前,中美警方联手摧毁全球最大中文淫秽色情网站(阳光娱乐)联盟,被认为是合作打击网络色情行动的范例。在当前形势下,这样的行动越多越好。经过多管齐下的努力,坚持“日拱一卒、久久为功”,这场对网络色情的战争,就一定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互联网浩瀚无边。成千上万的网页、数据库和服务器日以继夜地运行着。但在这其中,我们所说的“可见”互联网(表面网),也就是能够使用类似 Google 和 Yahoo 这样的搜索引擎找到的网站只是冰山一角。在这表面之下的,就是占全部网站近 90% 的深网。据 ZDNet 指出,事实上,这种隐藏的网络实在太过广博,以至于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同时活跃着多少个网页或网站。这个网络曾是黑客、执法人员和罪犯的领地。但是,类似加密和匿名化浏览器软件、Tor(洋葱路由)等新技术的诞生,使得任何感兴趣的人都有可能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
深/暗网的定义 围绕这个不可见的网络,存在着大量名词术语,但如果您打算逛逛这片人迹罕至的区域,就有必要知道它们之间有何区别。根据 PC Advisor 的术语定义,“Deep Web(深网)”指的是所有无法被搜索引擎识别的网页。而“Dark Web(暗网)”指的则是带有犯罪意图或非法内容的网站,以及能供用户购买非法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易”网站。换言之,深网涵盖了表面之下的一切,只要用对软件,就能顺利访问深网,包括其中的暗网在内。除此之外还有第三个术语:“Dark Internet”,指的是即使使用 Tor,也无法通过公共互联网连接进行访问的网站和数据库。Dark Internet 的网站通常被企业或研究人员用来为敏感信息保密。
尽管许多新闻媒体会将“深网”和“暗网”当做两个可互换使用的词,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深网实际上是正当的。从还在审查中的博客文章,到重新设计后仍处于测试阶段的网页,再到您在网上办理银行业务时访问的页面,这些全都是深网的一部分,并且不会对您的计算机或整体安全造成任何威胁。据 CNN Money 表示,大型搜索引擎就如同漂浮在水面的渔船,只能“抓取”靠近表面的网站。 而所有其他内容都无法触及,从学术期刊到私人数据库,再到更多不正当的内容。
访问 大多数想要访问深网的人都会使用 Tor,一项最初由 United State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开发的服务。您可以将 Tor 看做像 Google Chrome 或 Firefox 一样的网络浏览器。其主要区别就在于,Tor 浏览器不会选择您的计算机与网络深处之间最直接的那条路线,而是会使用加密服务器的随机路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节点”。这样,用户就能连接到深网,而不必担心他们的行动受到跟踪或是暴露他们的浏览器历史记录。深网中的网站也会使用 Tor(或类似的软件,如 I2P)来保持匿名,这就意味着您将无从知道它们的操作者或托管地点。
现在,很多用户都会利用 Tor 来同时浏览公共互联网和深网。有些人只是单纯地不想让政府机构甚至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ISP) 知道他们在网上看了些什么;而另一些人则是因为别无选择 — 有些用户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对访问和使用设立了严格的法律,他们往往连公共网站都被禁止访问,因而只能使用 Tor 客户端和虚拟专用网络 (VPN)。对于政府批评者以及其他害怕在真实身份曝光后受到报复的直白发声者来说也是如此。当然,由于罪犯和恶意黑客也喜欢在其遮蔽下行动,匿名也会带来不好的一面。
使用和滥用 对于某些用户来说,深网为其提供了绕过当地限制获取当地所没有的电视或电影服务的机会。而另一些用户则会利用深网下载盗版音乐或获取尚未上映的电影。与此同时,在暗网中,也存在着恐怖、淫秽,或者就是单纯比较古怪的事物。举例来说,据 The Guardian(《卫报》)指出,在暗网中,只要几美元就能买到一条信用卡数据;ZDNet 也指出,只要知道去哪里找,就能在这里找到任何东西,从伪造的公民身份文件到护照,甚至职业杀手服务无一不有。有意者还可以在此获取个人详细信息,并利用它们来勒索普通的互联网用户。在此前 Ashley Madison 的黑客入侵事件中,大量的帐户数据,包括真实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最终都成为了暗网中出售的对象。这就证明,即使您不去蹚暗网的浑水,只要您经常使用的网站遭到黑客入侵,您就可能会有遭遇勒索(或更糟情况)的风险。
此外,毒品也是暗网中一个十分普遍的存在。据 Motherboard 指出,之前经过关闭、恢复、再度关闭然后改名的毒品市场丝绸之路,可以向感兴趣者提供任意数量的任何类型的毒品。与此同时,Business Insider(商业内幕网) 也详细报道了一些可以在深网中找到的奇怪事物,其中包括 DIY 输精管切除术工具包,还有在“寻宝人”于凌晨 3 点接到一个纽约付费电话时达到高潮的虚拟寻宝游戏。